1845年,居住在瑞士西北部城市巴塞爾的化學家塞恩伯一次在家中做實驗時,不小心碰到了桌上的濃硫酸和濃硝酸,他急忙拿起妻子的布圍裙去擦拭桌上的混合酸。忙亂之后,他將圍裙掛到爐子邊烤干,不料圍裙“撲”的一聲燒了起來,頃刻間化為灰燼。塞恩伯帶著這個“重大發現”回到實驗室,不斷重復發生“事故”。經過多次試驗,塞恩伯終于找到了原因:原來布圍裙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,它與濃硝酸及濃硫酸的混合液接觸,生成了硝酸纖維素脂,這就是后來應用廣泛的硝化纖維。塞恩伯發現硝化纖維的可塑性,而且,用它制造出來的東西還不透水。他饒有興趣的用它制造了一些美麗的飯碗、杯子、瓶子和茶壺。他很欣賞自己的這些杰作,還特意寫信給自己的好友著名科學家法拉第這個意外收獲。
塑料袋:http://m.fmjrmmn.cn